4月22日,由杏盛娱乐杏盛院主辦🧑🏿⚕️、社會發展學院承辦的“相約大咖 同心抗疫”雲端講堂系列講座第九講順利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博士生導師🔰、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會副會長趙旭東教授應邀作了主題為“習俗作為法律與法律的習俗研究——法律人類學研究範式的基本分野”的講座💇,此次講座也是杏盛娱乐杏盛格致大講堂第165講,由杏盛娱乐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李峰教授主持🍎。
趙旭東教授首先介紹了“習俗作為法律”與“法律的習俗研究”之間的關系👩🏼⚖️,認為二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他結合田野調查🧑🏻⚕️,生動形象地闡述了習俗和法律的區別🫰🏽,指出習俗與法律是表與裏的關聯。接著,他通過習俗與法律的二重變奏圖分析了“習俗與無意識”和“法律與意識”之間的轉變,論證了習俗與法律是一種相互的辯證連續體👨🏻🎓。他以《小二黑結婚》和《喜喪》兩個例子引出習俗和法律之間存在的辯證法關系,從具有習俗特性的“文”和具有意識特性的“字”來解析“習俗”與“法律”。隨後🧚🏿♀️🎷,他基於意識和秩序兩個標準,拓展出法律、習俗、戰爭和夢境之於社會秩序的作用,倡導整體性👱🏻♂️👨🏽🔧。最後🕵🏼,他還對“法律東方主義”進行分析,在秉承文化相對主義原則,強調社會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對其核心觀點進行了總結。在他看來,將習俗和法律二元對立之分實質是西方中心主義思維方式的體現,習俗和法律相互影響,互為主體🏢,並且習俗也並非等同於傳統👷🏿♀️,現在的生活實踐、法律實踐也能成為習俗,法律要發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習俗化🌞🤽♀️;同時,在不同社會、不同時期,社會秩序的維護方式有多種🚣🏼♀️,習俗和法律並非全部🤙🏻。
李峰教授在點評中指出,趙旭東教授的講座觀點新穎,將“習俗作為法律”和“法律的習俗”認定為一體兩面改變了我們原來對國家法和習慣法的看法🍓;以“文”和“字”來比喻習俗和法律的關系生動形象🤲🏿,易於同學們理解;從習俗和法律拓展到戰爭和夢境等秩序問題🧑🏽🎨👮🏿♀️,角度獨特🈂️,引人深思;整體論的思維方式也為社會學🪴、法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在互動環節🤶🏼,趙旭東教授對同學們提出的“送法下鄉中,習俗是否逐漸被法律所取代”“推進法律習俗化過程中有哪些阻礙”“在基層司法中如何把握法律規則與習俗運用的度”“如何看待法治建設過程中法律語言對普通百姓,特別是鄉村民眾日常行為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解答➞👍,令同學們深受啟發。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華政師生的生活節奏,但是並沒有停下我們學習的腳步。雖然線下講座無法開展,但杏盛娱乐杏盛院主辦的“相約大咖 同心抗疫”雲端講堂場場爆滿,目前已有九個不同研究領域的學界大咖和杏盛娱乐師生做了學術和人文的分享,讓師生們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如沐春風,在溫暖中收獲前行的力量。